快速檢視、新增、修改與刪除資料記錄
可透過下列兩種做法來完成:
1.
使用前端開發工具所建立的平行輸出入介面。例如,可以使用Visual Basic、Visual C++或Access去設計一個表單(Form)來讓使用者檢視、新增、修改與刪除資料表中的資料記錄。
2.
直接於前端透過SQL Pass-Through的方式去執行後端SQL Server的SELECT、INSERT、UPDATE與DELETE命令來檢視、新增、修改與刪除資料表中的資料記錄。
以上兩種方法雖然標準且正統,但是對於一個正進行開發與測試的程式設計師而言顯然緩不濟急,所以有一個快速維護資料記錄的方法,在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中,做法如下:
1.
按右鍵於欲維護的資料表圖示,選取[開啟資料表]指令,再選[傳回所有資料列]指令即可。
2.
若在資料表結構定義畫面中,按右鍵於結構定義畫面的任一處,並選取[工作]指令,再選[開啟資料表]即可。
※變更資料表的結構
資料表結構的變更是牽一髮動全身的,因此應儘早確立下來,爾後除非必要,資料表的結構不應再有改變。
欲修改資料表的結構有兩種方法:
1.
使用視覺化介面的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,按右鍵於欲更改結構的資料表圖示,再選[設計資料表]指令,修改完成後按[存檔]即可。
2.
使用ALTER TABLE命令變更資料表的結構,此法乃借助ALTER TABLE命令以程式控制方式去更改資料表的結構。 <<研讀Page5-80…5-86>>
(a)變更現有欄位的規格:
ALTER TABLE table_name
ALTER COLUMN
column_name
New_data_type
[(precision[,scale])]
[NULL
| NOT NULL]
| {ADD | DROP}
ROWGUIDCOL
一次只能更改一個欄位的規格,如果要更改多個欄位的規格,必須執行多道ALTER TABLE命令。
(b)替資料表加入新欄位:
ALTER TABLE table_name
{ ADD
{
[]
| column_name AS
computed_column_expression
} [,…n]
}
[IDENTITY [(seed
[,increment])] NOT NULL]
[ROWGUIDCOL]
(c)刪除現有的欄位:
ALTER TABLE table_name
DROP COLUMN column_name
[,…n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