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

下個富翁就是你

[讀書心得]下個富翁就是你
表單的頂端
表單的底部

我不是故意要把圖片用的那麼不清楚的,實在是網路上也找不到清楚的圖片 了,通常這種情形就是這本書是出版很久了,的確,這本書是1998年出版的,已經是12年前的書了。這本書看書名我以為是思考致富之類的書,但是其實這本 書比較像研究報告。與拿破崙希爾的思考致富聖經不同的是,思考致富聖經是研究有錢人的精神層面,而這本書比較偏向學術類的研究,包含他們開什麼車、大多為 什麼職業、怎麼教育小孩、財產怎麼分配等。
他研究的對象是財產超過300萬美元以上的美國有錢人,他強調是「財產」,不是收入。因為在他的研究中,許多高收入的人其實財產很低,甚至可能是負債,而財產高的人收入也許並不高,所以他覺得收入跟財產並不能畫上等號。他研究的有錢人 都有一個最大的共同特徵,就是很節檢。他說他們這些有錢人其實都很少穿名牌,衣服也並不特別貴,大部份都沒有開名車(他們覺得車價應該用斤算),感覺就跟 一般人沒什麼不同,而且不會炫耀自己的財富,通常也都是好人。
這跟一般人對有錢人的印像差很多,很多人覺得有錢人就是會穿名牌、開好車、住豪 宅,但是他的研究發現會做這些虛榮的事的人,通常是屬於高收入的憂財族,也就是說他們收入高但是財產並不高,一但收入中斷的話,通常就會陷入財務困境。如果要擺脫憂財族的問題,那就是要開始節檢。
舉買車子的例子來說,他研究的有錢人是以斤來論車價,通常開不算好的車,而且買車 的對象常常是他們的客戶,或是能為他們帶來客戶的人。我曾經在大前研一的書上看過他建議人不要買車,用租的比較划算,可是在美國車有點像是必備的工具,所 以買車應該是合理的,只是這種消費性的活動,有錢人不但會把花的錢降低,還會想辦法帶進可能營收來,我想這就是有錢人跟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吧。
再來提到節檢,有人會覺得如果很有錢之後還是過著一樣的生活,那有錢有什麼意思? 其實王永慶好像也非常節檢,但是他是樂在工作。有錢人之所以有錢並不是因為他想要有錢,通常是因為他樂在於他現在的工作,錢只是附帶獲得的價值而已,我覺 得這也是有錢人跟一般人的想法不同的地方,其實我個人覺得創業只想著錢的通常不會有錢(像那些直銷者都是想要變有錢而加入並自認是創業,但實際上只是一個 sales而且很難會很有錢),樂在工作解決世人的問題才會有錢。
再來提到子女教育,有錢人不會告訴小孩自己家裡很有錢,很多是父母死後小孩才發現 父母很有錢,因為有錢人相信訓練小孩有獨立賺錢的能力比留錢給他們更重要,而有錢人的遺囑也通常是給能力比較差的子女多一點錢。這種感覺我現在也慢慢能體 會了,如果未來我要立遺囑的話,我覺得應該也是會依這種原則吧。
在職業選擇方面,作者說有一個記者問他有沒有那些職業比較容易致富,他回答是都有 可能致富,那個記者就很失望,因為他希望是得到十大致富行業這種比較慫動、讓人想閱讀的答案。作者也提到其實一夕致富是不可能的,唯有靠節檢,但是大家比 較喜歡簡單的答案,所以才會一直有一堆發財、致富的書跟講座來騙人的錢。(這其實也是我的疑惑,好像許多教人致富的人最後是靠出書教人致富來發財的,這好 像怪怪的。)而且其實他調查的結果,有錢人比較稍微偏高的行業是媒礦業,一般人會覺得這是一個有錢的行業嗎?應該也不會想要讓孩子去讀吧。但是作者在最後 有建議還是有些行業其實比較容易致富,就是幫有錢人解決問題的行業,像是律師、醫師、理財規劃師等,其實應該就是後來M型社會中富人的那一端吧,其實最近 社會針對M型富人那一端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服務,像豪宅等,也說明了作者的看法是正確的。
其實很多人看到說有錢人要節檢就覺得沒意思,我覺得要先看看你為什麼要想要有錢 吧?通常第一個是因為想要退休的時候不用煩惱錢的問題,所以先存錢也沒什麼不對啊。再來如果覺得有錢才會快樂的話,那我覺得等真的有錢你也不會快樂,真正 退休的時間還很長,不如思考怎麼讓現在過的快樂,我覺得這才比較重要吧。


沒有留言:

用頭腦去思考,不要人云亦云才好, 宗教信徒就是依賴與自私心態(求東求西)的人, 光是這點就很容易暴露弱點了, 難怪seafood吃飽飽,哈哈。 續上, 除了依賴與自私心態(兩者都是人性)之外。 另外也有很大一部份的人,是人云亦云的思考邏輯, 所以宗教才能譁眾取寵。